2018年11月,习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秉持“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创新理念,聚焦“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三大使命,各扬所长,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也为科创板持续不断提供“源头活水”。
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28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23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占板块已上市公司总数的46.6%;首发募集资金总额3146.53亿元,平均募集13.50亿元。具体来看,在行业划分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行业在长三角区域内集聚明显,尤其是在集成电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
“是地域经济一直处于发展高位的体现,也是政府持续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在他看来,长三角区域城市密度大,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性高,区域资本市场活跃,加之政策及时到位,支持力度大,企业家团队创新意识超前,因此始终保持产品和服务的高端化、前沿化、国际化,使得长三角科创板上市公司迅速增加。
当前,科创板作为“科创+金融”的集合体,长三角示范引领效应已显现,未来长三角地区将有更多具备“硬科技”属性的科创企业登陆科创板,进一步推动科创板做大做强。
长三角囊括了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区域面积达35.8万平方千米,共41个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对外开放最为积极、创新活力最为强大、区域联系最为紧密、历史文化最为相通的地区之一。2019年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自此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迎来长足发展。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作为“科创+金融”的集合体正式开板;2019年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首批公司上市,首批上市的25家科创板企业中有12家来自长三角地区。截至12月28日,科创板共申报848家企业,长三角三省一市共申报390家企业,其中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分别申报152家、80家、29家、129家。12月28日,随着萤石网络、清越科技在科创板敲响上市祥锣,科创板正式迈入“500+”时代,而长三角区域企业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数据统计,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23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占板块已上市公司总数的46.6%,其中江苏以95家位列榜首,成为长三角地区贡献科创板上市企业主力军,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分别有43家、19家、76家公司。首发募集资金总额3146.53亿元,平均募集13.50亿元火博体育。前三季度,长三角科创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76.98亿元,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458.43亿元,同比增长20%,198家长三角科创企业实现盈利。其中,约113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长三角公司总数、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总数的50%和51%。
事实上,科创板与长三角地区的科创资源优势已形成了共生、共利的良性循环。科创板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例如允许未盈利、特殊股权结构等科创企业上市,让一批原本暂时无缘资本市场的科创型企业,得以登陆A股。在这方面,长三角科创企业受益匪浅。
2020年1月23日,泽璟制药登陆科创板,成为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的首家企业;2021年8月2日,四价流感疫苗企业金迪克同样在未盈利情况下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今年8月31日,微电生理作为首家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
红筹公司以及特殊股权架构公司同样得以登陆科创板,长三角区域企业更是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例如,中芯国际成为科创板首家“A+H”的红筹企业;华润微成为科创板红筹上市第一股,并首家引入“绿鞋机制”;优刻得成为科创板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
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长三角涌现出如此多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最主要是得益于区域间要素的自由流动。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是一体两面有机整体,形成了产业、创新、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的自由流动,这发挥了核心城市科技、金融等先进要素的外溢效应,也促进了价值链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生态和产业链协同分工布局。”
“未来长三角产业的发展,应该是在长三角内部形成世界型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可以模糊长三角区域之间的行政边界,实现广泛的一体化效应,而且也符合未来全球产业链集群竞争的方式。通过发挥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两大优势,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刘志彪表示。
事实上,长三角产业集群已初显成效,这一点从长三角区域已在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地理位置分布及行业划分上可窥一斑。
从行业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行业在长三角区域内集聚明显。数据显示,长三角科创板企业中,集成电路企业约50家,生物医药企业56家,占科创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公司总数的60%和50%以上企业新闻。
此外,同一科技园、工业园内走出多家科创板公司。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南部的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已发展成为全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阵地。依托张江开放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兼容完备的产业生态,这些产业研发成果在长三角地区逐步产业化,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该科技园区已走出约4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同样的苏州工业园区也走出了近2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科创板MEMS芯片第一股”敏芯股份、“国产纳米微球材料第一股”纳微科技等多家细分龙头企业。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2022年长三角四地出台多个方案协力构筑世界级的创新平台。
例如,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长三角三省一市将建立丰富多元的长三角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长三角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同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成长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和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推动建立协同联动的长三角创新飞地体系,通过项目路演对接、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加强资源对接常态化。支持各地在创新资源富集区设立联合孵化中心。充分发挥长三角大学科技园联盟、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作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孵化。
此外,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在宋向清看来,“长三角金融业发达,资本市场已经形成多层次、多业态的发展格局,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具有多样性,注重人性化,能够有效契合实体企业需要,尤其是在支持长线基础研发领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相得益彰,使实体企业和创新项目能够心无旁骛的聚焦关键核心领域前沿科技,从而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为企业创造更多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基础和条件。可以说长三角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科创板上市公司集中的核心支撑,随着科创板资本市场的日趋活跃,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且更具效率。”
11月,我国首个跨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路线图”出炉,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以金融支持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总体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时间火博体育,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成为科创金融合作示范区、产品业务创新集聚区、改革政策先行先试区、金融生态建设样板区、产城深度融合领先区。《总体方案》以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主线,从健全科创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推动科创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科技赋能金融、夯实科创金融基础、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控等7个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措施,为科创企业、科创产业在用钱、用人火博体育、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总体方案》出台之前,长三角已经做了一些小规模的尝试。例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关于加快科创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让科创金融服务机构加速集聚、科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涌现、科创金融协同生态优化提升、科创金融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构建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特色明显的跨区域金融发展新格局。
宋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制造业链条完整,产学研创新体系完善、良好的金融服务等综合优势。三省一市在加快一体化进程中实现了制度创新突破、基础设施互联、 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